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甘泉县三利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20日,是以自然人常东平为法人代表,联合甘泉县劳山乡村民共同入股投资兴办的养鸡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养殖、饲料加工、蛋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办公地址位于劳山乡劳山村,现有股东7人,入社会员61人,带动全县养鸡户1700余户,辐射全县两乡三镇一个街道办共117个行政村。合作社的经营理念是“科技创新、品牌支撑、服务带动、共同发展”,通过产销合同的方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关系,实现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定单农业。
合作社现占地96亩,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5万只;有年加工5000吨的饲料加工车间一个;年加工2000吨的清洁蛋生产车间一个和年加工1000吨的蛋制品生产车间一个。合作社主要产品有“劳山村”牌土鸡、土鸡蛋、富硒蛋、富硒饲料、蛋制品等30余种产品。2009年,合作社生产的鲜鸡蛋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认定。2010年“劳山村”牌健康蛋荣获了第十五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劳山村”牌注册商标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劳山村”牌土鸡蛋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2015年,“劳山村牌”鸡蛋干被评为了陕西省名牌产品。合作社现为省级百强示范社,全国农为品加工示范社。
截止2015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27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96万元,流动资产1887万元,2015年负债94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利润377.6万元。合作社社员年收入1.7万元左右,带动贫困户收入在7000元左右。
二、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2003年,劳山乡开始号召农民进行蛋鸡规模化养殖,政府也给予了养殖户优惠政策,每建一个1000只以上的棚政府给补助8000元。2007年,劳山乡已经发展成为了甘泉县的蛋鸡养殖大乡,在延安小有名气。但是当时的养殖户技术水平低,生物安全管理差,到2008年由于禽流感的影响,老百姓已无法再继续在原有的鸡棚内养殖,劳山的鸡养殖业大幅下滑。
2008年8月,在甘泉县美水酒厂工作过有着二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常东平,正在寻找自主创业的项目。当他得知劳山乡正在转让刚建起的一个只有鸡舍框架的的养殖小区时,他决定接收,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又缺乏融资渠道,于是在一次非公经济工作会找到了有资金实力的合伙人纪丰公司的董事长纪斗贵和甘泉刺榆黄酒厂张军。在常东平的操办下,他们又联合了劳山乡4个有一定养鸡技术经验的养鸡户成立了“甘泉三利养鸡专业合作社”。刚踏入养殖行业,常东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资金、没交通工具,没有技术,只有从乡政府买过来的两个商标和一个空空的只有8间鸡棚的养殖小区。8月12号,常东平开始紧张的筹备工作:申请注册合作社名称、买养殖设备、订鸡苗、雇员工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合作社在当年的11月9日正式成立,拥有10800只养殖鸡,合作社产品定位于品牌鲜鸡蛋的生产,饲养品种有乌鸡、粉壳鸡、褐壳鸡。
2009年,当地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政策针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万元,当年建成并投入生产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奖代补。经过几个月运作,常东平发现做品牌鲜蛋退货多,浪费大。他经过和几个股东一起协商,决定筹资扩建蛋制品加工厂:一是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二是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能够依靠政府政策发展养殖产业 。
当时的养殖小区存栏鸡10080只,是甘泉规模最大的养殖小区。由于产品质量相比普通鸡蛋有很大优势,产品销路也很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通过县上领导协调,2009年4月,合作社选择了劳山乡劳山村的一块荒废的蔬菜大棚地作为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并和劳山村达成了租赁协议。2009年5月1日,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开始动工建设,共投资550多万元,并将原劳山乡成立的“延安市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一起收购,更名为“延安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50万元。
新建的生产基地分为:办公区、加工区和养殖区。加工区主要有年产1000吨的卤鸡蛋的生产车间和配套的年加工5000吨的饲料加工车间。2010年10月8日,合作社新开发的蛋制品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由原来单一的品牌鲜鸡蛋和卤鸡蛋发展到包括鲜鸡蛋和烤鸡蛋、卤鸡蛋、鸡蛋干等在内的20余品种,吸收了61户农户入社发展,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由合作社提供富硒专利饲料,并比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回收合作社农户的合格蛋品。
2012年,合作社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引领带动农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产。合作社投资了300万元扩建了3栋万只标准化鸡舍,养殖规模扩展到了5万只,被市政府评为市级龙头企业。2015年,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合作社投资948万元,建成单栋存栏5万只的两栋现代化鸡舍,养殖规模达到了10万只,成为延安市养殖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加工企业,注册资金也增加到了1000万元。
三、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合作社成立初期,理事长出资50万元,监事长出资24万元,总经理出资22万元,其余四位股东各出资1万元。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后,注册资金增资到550万元,董事长出资278万元,监事长出资136万元,总经理出资132万元,其它四位股东各出资1万元。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本社每年召开两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并提前十五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成员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三名成员表决。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需要经过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需要经过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理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本社设理事长一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有鲜鸡蛋和蛋制品销售收入。成本主要包括鸡蛋收购成本、人工和管理费用,收入按照市场销售价格定价和计算,成本按照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及管理工资等计算,成本定价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利润按照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和管理费用产生。社员收入按合作社财务报表体现利润的40%进行分红,60%做为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联结农户的收入按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结算。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利润377.6万元;合作社社员年收入1.7万元左右,带动贫困户收入在7000元左右。
四、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合作社初期主要是以养殖为主,生产普通鲜鸡蛋,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发现鲜蛋产品随市场行情变化太大,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加之鲜蛋产品保质期短,难以储存,经合作股东会议决定,购买由劳山乡政府成立的延安市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投资扩建,涉足蛋制品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并由初期的小规模开放式鸡舍发展转成现代化的鸡舍,单栋饲养量达到52200只,实现了环控、上料、饮水、集蛋、照明、消毒、清粪全部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养殖效益,目前是全市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目前合作社正在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扩大规模 承载园区发展功能
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以劳山鸡业公司为实施主体,被延安市政府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承建单位。园区规划面积600亩,以肉蛋深加工为主,延长产业链条。园区按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建成蛋制品加工车间1座;养殖基地5个,其中10万只以上养殖基地2个,联系合作社8个,联系农户183户。同时还建成了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并探索创新了土地流转模式,以实物折算流转土地,每亩地按900斤玉米当年价格折算租金,每5年依据玉米市场价格变化调整一次价位,为全县土地流转探索了模式和经验,有效推动了全县土地流转。同时,园区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返聘农民,推动了全县职业农民的转化。园区把生产和研发并重,创新了劳山土鸡蛋这个品牌,成为全县享誉省内外“四张名片”之一,即隋唐美水酒、甘泉豆腐干、绿色放心菜、劳山土鸡蛋。发挥了品牌效应,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产品远销省内外,承载园区发展功能,带动了甘泉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质量追溯 打造安全农业产品
俗语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食品产业即是民生产业、健康产业,更是良心产业、道德产业,食品代表着人品。因此,合作社在经营运行中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树立现代企业理念,加强日常管理,注重诚信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和自律能力,打造放心农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做好食品,首先要领导有素养。“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食品企业一把手的人品、观念、思维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命运,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不断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行业“潜规则”被曝光,从表象上看是为了降低成本,究其根本是不法企业主的道德意识差,人品差,忘记了企业应承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作为企业的一把手,首先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做食品就是做人品”的意识,要把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的条条框框变为企业主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自身做起,把做好食品生产安全看做是自己做人的着眼点,把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做为自已的必修课,把从严要求自己,始终放在食品安全放在标杆的位置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保证,这样才能给企业把好舵,带好头。
做好食品,就必须管理要有方。“制度落地生根,隐患无处可逃。”食品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出自员工之手,员工的行为、员工的人品直接体现在了产品的质量上,因此员工素质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是食品企业要抓的一项主要工作。从员工进公司的那天起,公司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不仅要求员工掌握技能,还要具备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和专业知识,更将其提升到人格高度。“产品质量人人有责”绝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而要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是需要经常性的教育。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觉得自己生产的食品可以自豪的、放心去吃,那么你就应该用你自己的良心去做”。我们也通过召开会议、技能比赛、合理化建议、设立宣传点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生命”的主题责任教育活动,营造食品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动员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把好每一道工序,并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良好风气。
做好食品,就必须诚信要兑现。诚信就如企业的一张名片,做食品要讲诚信、讲道德,这才能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时也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企业道德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运,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企业尤其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食品企业必须讲道德、讲诚信,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唯其如此,才能被社会所信任,才能有顺利的发展”。我们从公司转制成立之日起,就秉承着诚信经营的理念,每一批原料我们都要从1日龄鸡苗饲养开始到产蛋,从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原料的质量;每一批产品从生产到出厂,从选料、清洗、蒸煮、卤制、包装、杀菌、检验、添加剂的使用等关键控制点都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生产要求和企业工艺操作要求进行。做良心食品,筑诚信企业,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座右铭。2016年,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产品从养殖、原料、生产、检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质量可溯的管理体系。可以自豪的说,合作社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都可以查找到原料来源。例如:是哪里的鸡产的蛋,多长时间的蛋,每道工序是哪个工人操作的,每个工序的生产检验记录,什么时间入库,什么时间出库,销售到什么地方,卖给了什么人,销售了多少产品,等等。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核查到每个批次产品的任意环节,即使产品有什么瑕疵都可以一查到底,追根溯源。
创新思维 实现企业融合发展
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式的改变,合作社于2012年7月30日开始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注册企业网店运营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合作社于2015年7月31成立了甘泉三利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延安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内,运营面积200平方米,总投资107.8万元。公司借助阿里巴巴、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和陕西供销、陕农商、延安大美等电商公司合作,优化公司网站,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并和圆通、韵达等物流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意项。通过网络宣传销售,合作社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大大提高了产品知名度,促进了线下产品的销售。通过网络销售,物流快递,产品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价格低的产品。同时,这种销售模式也省去了人员、车辆、管理、市场宣传运作等大量中间环节的成本费用,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利润。合作社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公司,不仅仅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也将当地特产统购代销,带动了地方特产的推广。尤其是农村散养的土鸡蛋,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很多消费者却找不到买的地方,而同时农民自己养殖生产的土鸡蛋也找不到销路。通过合作社推出的“公司+农户+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特产品的供需问题,而且带动了农民共同致富。
产业发展 助推精准脱贫进程
三利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明星企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养鸡产业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2015年以来,在政府主导下,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精准脱贫模式。通过互联网+,真正地将土鸡蛋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
确定模式,精确规划。政府通过多次调研,结合甘泉贫困户实际,依托龙头企业劳山鸡业的品牌,最终确定由政府出资,劳山鸡业公司集中孵化鸡苗,免费发放给贫困户,贫困户按照公司要求,采取传统的散养方法生产土鸡蛋,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企业采取电子商务+传统销售渠道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后,由政府主导向企业市场化运行方式转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了实施好土鸡蛋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确定依托我公司成立的三利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在各乡镇成立了土鸡蛋养殖合作分社来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并确定了以农业局为主管部门,扶贫办、财政局、畜牧局、各乡镇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领导机构。去年以来,共发放60日龄的青年蛋鸡苗84800只,每户贫困户放养50只,覆盖全县贫困户1696户,占到了全县贫困户3003户56.4%。
资源整合,精确投入。为了真正的将土鸡蛋产业做大做强,公司依托“甘泉三利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所有资源,精确投入,在延安市场沟,西安民生百货设立了专卖店,在榆林设了办事处,进行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并把企业品牌运作方向确定为以劳山土鸡蛋为主打品牌的运营模式,精准发力。在蛋鸡4月份开产以来,截止12月底共回收销售贫困户土鸡蛋206万枚,按市场价每枚1.5元回收兑现农户鸡蛋款共计309万元。按目前情况核算,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可产土鸡蛋6000枚左右,户均增收9000余元,除去鸡饲养成本约4000元,贫困户年净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加大投入,精准扶持。为了支持劳山鸡业将土鸡蛋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长期致富产业,通过各乡镇、合作社、农业局、扶贫办和企业五笔会签确认,按每枚鸡蛋0.5元补给企业,企业按每枚2元品牌化包装销售。政府通过广告支持企业销售运作,形成劳山土鸡蛋强势品牌,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土鸡蛋产品已销往全国市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群众主体,精深参与。精准扶贫的对象是贫困户。为了让1600多户群众真正参与到土鸡蛋养殖产业中,各乡镇积极配合,精心管理,并为成立的合作社配备了专人负责协调、宣传、管理和引导贫困户严格按照土鸡蛋散养标准来生产土鸡蛋,并配合公司按时回收土鸡蛋。通过五笔会签制度,兑现补助款。该模式的实施共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同时也带动了运输、纸箱等相关产业发展。
五、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规划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精准脱贫模式的推广,不仅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大养鸡产业,而且对做强蛋制品、饲料、有机肥等加工产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合作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新建现代化鸡舍5栋,蛋鸡饲养量达到60万只;并将蛋制品加工、饲料加工搬迁到甘泉工业园区内,新建年加工5000吨的蛋制品厂一个和配套建设年加工2万吨有机肥厂、年加工4万吨饲料厂各一个。预计年实现产值2.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上缴税金400万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打造延安第一家农业企业上市公司。
(文/常东平 来源:延安市甘泉县三利养鸡专业合作社)